6/16/2012

[電影] 劇畫大師辰巳嘉裕自傳式電影:昭和感官物語 (Tatsumi)


電影中的辰巳嘉裕(來源:佳映娛樂) 


剛看到這部電影的片名時,我實在搞不清楚這電影到底是什麼。既是動畫,又是《劇畫漂流》改編,又是感官物語,又是新加坡導演邱金海,電影卻又以日文拍成,好多好多的疑惑。遇到這一部造成我如此多疑惑的電影怎麼辦?就去買票,解決心中的疑惑吧!(電影公司行銷策略大成功!)
電影開始,原來是在講劇畫大師辰巳嘉裕的一生,而片中的五個故事則是大師的暢銷名作。新加坡導演邱金海 (Eric Khoo) 採用回想敘事的手法,配合大師的成長歷程,引入讓大師畫出五個故事的背景、原因。整部電影就像是一件編織完美的毛衣,而毛衣的主人就是辰巳嘉裕。



在 1935 年出生於大阪的辰巳嘉裕在二次大戰結束時十歲,這部電影就藉由二次大戰開始講述辰巳嘉裕的故事,並依照﹤地獄﹥、﹤心愛的猴子﹥、﹤男人的砲彈﹥、﹤使用中﹥以及﹤再見﹥五個片段穿插於辰巳嘉裕成為漫畫大師的重大里程碑與轉捩點。辰巳嘉裕從小開始畫漫畫,進而開始投稿並幸運地認識手塚治虫大師,並慢慢地成為專業漫畫師。但人生總是起起浮浮,辰巳嘉裕也碰到了瓶頸,他在這一時期思考他未來的畫風以及他想要呈現的成人世界,因此他為自己的漫畫取名為「劇畫」(gekiga)。從此,他開始用他寫實的畫風呈現他所看到的人性現實面,描述社會的黑暗以及悲哀。

地獄(來源:佳映娛樂)

新愛的猴子(來源:佳映娛樂)

男人的砲彈(來源:佳映娛樂)

使用中(來源:佳映娛樂)

再見(來源:佳映娛樂)

電影中的五個片段都各自有一個主題,我最喜歡片段的是﹤地獄﹥和﹤再見﹥。﹤地獄﹥是說二戰中,美國在廣島投下核彈結束了這場世界大戰,但核彈也奪走了許多日本人的寶貴生命。核彈的瞬間高熱,蒸發無辜老百姓的同時,也將他們的身影烙印在牆上。在重建腳步進行的同時,一位陸軍攝影師小柳在一棟民房牆壁上發現了令他傷心落淚的烙印。牆壁上是一男一女的身影,小柳不知道這兩人是誰,但在那種環境下,他將這身影詮釋為「為母親揉肩的孝子」。這幅照片在戰後日本引起人民的共鳴,小柳也因為這幅照片而出名,並賺進不少錢。但一位可疑的男子出現,宣稱自己就是那位孝子,而更讓小柳震撼的是那個身影根本不是「為母親揉肩」,而是「勒死母親」要財產!小柳苦心經營的世界即將分崩離析,他也被這位孝子逼迫而不得不做出狗急跳牆的事,有一個非常戲劇化的結尾。

為母親揉肩的孝子(來源:佳映娛樂)

﹤再見﹥的故事比較簡單,但我很喜歡這個故事的結尾。故事是說美國大兵愛上麻里子,口口聲聲說要跟麻里子結婚,要帶她回美國。麻里子父親常常來找她要錢。最後,美國大兵當然還是離開麻里子回美國去,麻里子對這世界失望透了,因此喝個爛醉。這時,父親剛好又來要錢,麻里子以肉體強迫父親對她做出亂倫的事,希望可以永遠地跟他(男人)斷絕關係。是個有點淒涼,卻又深刻描寫出對人生的絕望與厭煩的結尾。

麻里子(來源:佳映娛樂)

至於其他三個片段,也都滿精彩的,大家可以自己到電影院看看。另外,我想說說這部電影的宣傳海報:

國外海報
台灣的海報

我心中一直想,為什麼片商不選跟國外的類似海報呢?難道他們覺得只有選一張挑動情慾、大開眼「戒」的海報才會造成票房?這也讓我想到 Lars von Trier 的 Antichrist,意思就是很簡單的反(偽)基督,台灣卻翻成《撒旦的情與慾》,恕我不才,我實在不懂怎麼會翻成這樣。我只好猜想,片商希望這個名字可以多製造一點片房,畢竟也是有不少人看到情與慾這兩個字就會買票的。我想問片商為什麼覺得只有腥羶色可以吸引台灣觀眾?真希望片商提高標準,選出有質感、恰當的海報、片名用字以及宣傳方式,讓觀眾看到內容與片名、海報相關的電影。

1 comment:

Clio said...

因為他們覺得台灣民眾平時很壓抑會看這種電影的都是想在黑暗的放映室裡面解放自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