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2008

Goyas Ghosts 哥雅畫作下的女孩

對哥雅的了解僅停留在 The Third of May 中的戰爭殘酷以及 Saturn Devouring His Son 中駭人的變態畫面,但我對這個人滿有興趣想知道更多,所以抱著對哥雅一點點的認識以及興趣,買了預售票並且在首映的晚上就看了這部電影,我得說這部電影拍的很感人。
電影對哥雅的生平沒有很多的描述,只在一開始經由一群保守的教士審視哥雅的畫作中,得知哥雅雖然畫的圖褻瀆宗教,但仗著他受到國王與王后的寵愛以及身為宮廷畫師的聲譽,他便得以繼續擁有畫這種寫實的刻板畫的特權。而羅倫佐教士(賈維爾巴爾登)則在此時提倡造重振宗教法庭的權力,也因此展開了一個不人道以及非法迫害的時期。
本電影的女主角依妮絲(娜塔莉波嫚)長期為哥雅畫作中的模特兒,擁有天使的臉孔以及一顆純潔、虔誠的心。她是一位富商的小女兒,就連當時到哥雅家讓哥雅畫肖像畫的羅倫佐也不僅多看了幾眼,而且說出一段頗具羨慕的話語。而在命運的捉弄下,依妮絲與哥哥在一家通俗餐廳中吃飯,卻因為她不想吃豬肉而被宗教法庭的眼線密告,接受宗教法庭的審判。這一個針對依妮絲不喜歡吃豬肉而一口咬定她是猶太回教徒的莫須有罪名,讓美麗的依妮絲陪上了十幾年的青春。最為震撼的場面莫過於對依妮絲「審問」的畫面。依妮絲的衣服在一群言行卑劣的男教士前被脫光,雙手反綁在後,並綁在一個可調高的平台上,雙手反綁在後,而身體的重量則慢慢地拉扯手臂關節,一寸一寸地與關節脫離,這就是所謂的「吊墜刑」(strappado),一種讓人的身體、心靈在緩慢的過程中瓦解意志力的酷刑。

看到這種酷刑呈現在我眼前,我嚇了一跳,因為不久前我才讀過一本書《維納斯的誕生》,書裡提到了這種酷刑,書中寫到「吊墜刑的目的是要擊垮你的意志,同時摧毀你的身體」,受過酷刑的生還者走路時,四肢會抖動不平衡,可對照羅倫佐受託探監時,依妮絲完整的手臂,可能露出了一點破綻,因此有點不完美。不過娜塔莉波嫚在整部電影中如此犧牲的演出,還是就省略過這個不起眼的小地方吧。這部電影大部分的情節是繞著羅倫佐教士打轉。這位擁有著奇特五官的演員,因為在《險路勿進》中的變態殺手演出,讓我感覺到他演出這個角色的爆點,也就是一位如此虔誠以及嚴峻的教士表面下的世俗肉慾。他的五官讓我覺得他是一位嚴厲、意志力堅強的角色,但導演卻讓他如此輕易的表現出他對肉體的慾望以及對權力的求取若渴的態度,就是這種兩極化態度,讓他的面孔在我腦海中縈繞不去。而富商動用私刑,也以同樣的吊墜法對付羅倫佐時,他如此容易屈服,並在有隕名聲的自白書上簽名,明白地刻劃出人性中的懦弱。看完這場鴻門宴的的情節後,羅倫佐的命運驟時改變,由一位高權重的教士成為遭受追殺的喪家犬。而哥雅則在旁忠實地劃下了這一切。
哥雅在這一時候,耳朵漸漸的失去聽力,但無損他的聲望。法王路易十六被人民推下位,擁有統一歐洲願望的拿破崙命令攻下西班牙,將其成為法國的屬地時,哥雅則鎖在房間裡觀看著戰亂,他說「我看得見砲火的火光,卻聽不見砲火」,或許他是幸運的,他也得以在旁更寫實地畫出法國士兵的暴行。而隨著法國政府在西班牙建立政權,宗教法庭被解散,受到囚禁的罪人們因此獲得釋放。電影的女主角再次出現在我們眼前,不過她已歪嘴,皮膚長瘡而且瘦弱的不成模樣。營養不良以及缺乏日照剝奪了她少女的豐滿身軀以及滑嫩肌膚,讓她擁有一個嚇人的鬼模樣。依妮絲回到家,眼看自己的父親以及哥哥被法國人殺害陳屍在家中,她欲哭無淚。在她遇見哥雅並寫出自己的遭遇後,哥雅決心要幫助依妮絲找回她在獄中所生的女兒。這女兒的父親正是受到依妮絲肉體勾引的羅倫佐。
而機緣巧合,法國代理政府的主事者正是那多年前逃亡法國的羅倫佐!他譴責宗教,打壓宗教法庭,並大聲讚揚當時他視為異端的伏爾泰的作品,他深信法國的「自由、平等、博愛」,也熱愛這個給他重生機會的國家。但是一個人不論如何改變,他終究要面對自己的過去。羅倫佐不肯面對自己與依妮絲的過去,就決定抹殺這一切。他把依妮絲送去瘋人院,欺騙哥雅,更欺騙自己相信依妮絲發瘋編造出他有女兒的故事。但就是這麼巧,哥雅看見了一位長得非常像依妮絲的少女,這位名叫愛利西亞的賣淫女子正是十幾年前因為羅倫佐屈服於肉慾而對依妮絲不軌的結果。羅倫佐雖然不信哥雅所說,卻親自去找到這位女子。當他看著眼前與依妮絲一模一樣的愛利西亞時,他竟有了把她和她類似的娼妓送到美國去的想法。羅倫佐的騙局遭哥雅拆穿,決心接回依妮絲以及她的女兒,無奈世局變化如此的快,英軍進攻、西班牙人反抗法軍,一切又回復到了西班牙人的手上。羅倫佐這次真的成為了階下囚,而這時似乎真的發瘋了的依妮絲卻陰錯陽差的撿到一個女嬰兒而相信羅佐是真的愛她的。就在羅倫佐被憤怒的西班牙人以絞刑(garrote,一種以勒緊的鐵環壓斷犯人脊椎的刑罰 )處死時,這位身形高大的巨人總算屬於依妮絲的了。

電影結尾的感人畫面是依妮絲抱著小女孩,手裡臥著躺在板車上、斷氣的羅倫佐的巨大左手,親吻著他的手,僅僅地根隨著他。一群小孩圍著移動的板車唱歌跳舞,而哥雅則在後叫著依妮絲。這一幕應該是悲傷的,卻建構中一種田園詩般的快樂與知足感。歡欣鼓舞的小孩,繞著裝載農作物(羅倫佐的屍體)唱歌,一位少婦抱著娃娃滿心歡喜的與夫君走在回家的路上。昏黃的夕陽、雀躍的小孩以及純潔的少婦,這幅美好的畫面卻呈現了最深沈的悲傷,就像哥雅的畫作一樣,讓我看了久久無法釋懷。
我喜歡這個結尾,雖然看完我對哥雅的瞭解沒有增加(不像《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那樣專注在維彌耳的一幅畫上以及繪畫的情境與條件),卻看到哥雅作為一個畫家盡責地呈現歷史的用心,也看到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


Goya's Ghosts - Trailer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