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2008

《爺爺的微笑》(La sonrisa etrusca) - by José Luis Sampedro

「老人猶如行星般旋轉呀旋轉,化為了風,化為了山,陶醉在圓舞之中,四周似乎就是森林,身旁似乎就是劈啪作響的篝火。繁星高掛天際守護著他們,就連惡狼也只敢在遠處嗥叫,不敢靠近,只因布諾和他的孫子無畏無懼,只因他們是地球的生命之火,是走在生命途路上的智者。」

*此為一開頭所描述的雕像。


《爺爺的微笑》(La sonrisa etrusca,英譯為 Etruscan Smile)是一本融合了現實、仇恨、愛情與民間故事的回憶錄,故事主角薩瓦拓(暱稱:布諾)在人生第三階段的紀實。隨著故事的發展,我腦中突然想到所謂的「返老還童」,正適合拿來形容純真的布諾爺爺。雖然身患重病,布諾爺爺仍然每天意氣風發的迎接每一天,一點也不像是一位病人,仍然保有著年輕時參與愛國游擊隊的戰鬥精神,絕不向病魔低頭。這樣的一位爺爺離開鄉下來到米蘭,會有什麼樣的反擊呢?我想這也是這本書的趣味之一,看布諾爺爺如何用樸實真誠的鄉村風來打敗虛而不實的華麗城市格調。故事主要述說布諾爺爺與兒子一家人(尤其是與孫子「布納提諾」)的生活、他的回憶、他與情人荷黛夏的感情,以及與宿敵坎達諾比賽誰比較晚踏進墳墓的較量。

布諾爺爺曾是位牧羊人,也是當地鎮上的風雲人物,個性豪邁,長相英俊。他的情人數不盡,腦裡有著說不盡的鄉土故事,以及游擊戰時的點點滴滴。這樣一位充滿男子氣概的義大利南方人到了老年,絕對不會在個性上有所屈服與更改。但看到小孫子後的布諾,竟然完全拋棄了這些大男人的想法,也改變自己的壞習慣,更想要像一位母親那樣的照顧他,教導他一切。這種祖孫之情,讀來頗有趣味,我們也得以在那些個他與孫子獨處的夜晚裡,得知老人戰時的點點滴滴。霸佔他感情生活的則是迷人的荷黛夏。布諾爺爺腦海中仍記憶著他與舊情人丹卡(一位來自克羅埃西亞的女鋼琴師)的一切美好,直到命運安排讓荷黛夏進入了布諾的生活。在布諾全心接受她之後,甚至還要跟她結婚,與她風風光光的回到故鄉。

讀完這本書,從作者的文字中,我想起了許多事情,諸如我在作戰力與裝備妥善率同樣幾乎是零的陸軍同梯,雖然退伍後連絡的原因是為了寄喜帖,但我永遠忘不了在湖口山裡下基地,實彈射擊 120 砲「未見彈著點」的窘事。也讓我想起自己從未見過面的爺爺,只知道他身材高大,留著長長的鬍子,是河南鄭縣的一位地主。爺爺娶了三個老婆,讓我曾經幻想過,我可不可以也像爺爺一樣?但確定的是,我再也無法看到他的微笑或是馬上英姿,這點令我遺憾。我還想起在克羅埃西亞的旅行,亞德里亞海是如此的平靜、如此的藍,比地中海還美;而在十六湖國家公園,我則看見被封存在水底的歷史痕跡。《爺爺的微笑》是一本很不簡單的書,我同時看到了描述愛情、親情、袍澤之情與鄉土之情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它也同時喚醒我腦中的眾多回憶。


作者:

José Luis Sampedro,1917 年出生在西班牙巴塞隆納,是一位重要的經濟學家。有關他的介紹,除了他個人網站外,還有維基百科上的一篇文章 ,但都是西班牙文,不過可以知道的是,這本 La sonrisa etrusca 是作者最成功的作品。


當然,YouTube 也有他囉,看起來就像個好爺爺,不過還是西班牙文,好可惜:

從影片標題猜測,大該是在講他對文學,教育,經濟等的看法。

這是一系列訪問中的一部。


讀完這本書,令我覺得有爺爺應該會是件不錯的事情!

引用:http://cgi.blog.roodo.com/trackback/7111239

9/27/2008

保羅紐曼去世 Paul Newman Dies at 83

保羅紐曼在 9 27 ,因癌症病逝於自家的農莊裡,享年83歲。

印象中,我對於這位好萊塢傳奇沒有任何記憶,只知道他可能是我父母那一年代的電影明星。在紐時上看到他去世前的一張照片,仍然覺得他是一位老帥哥,那我想他年輕時必定是少女們的夢中情人了。

至於他演過哪些電影呢,這位獲得奧斯卡提名十次的傳奇人物,參與過 50 多部電影的演出,其中最有名的經典就是《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我曾聽老爸說這部片很棒,但老實說我還沒看過,或許待會兒去某家店裡找一下好了,看看這部1969年的西部經典電影。除了這一部,還有 1960 的《出埃及記》(Exodus)、1982 的《大審判》(The Verdict)、1973 的《刺激》(The Sting)1981 的《惡意的缺席》(Absence of Malice),以及以撞球手會得奧斯卡影帝,1986 的《金錢本色》(The Color of Money)。


這是 YouTube 上的《金錢本色》(The Color of Money)短片。

《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


《刺激》(The Sting)

《惡意的缺席》(Absence of Malice

《出埃及記》(Exodus

這些都是我不熟悉的電影,不過紐時的文章中說到,保羅紐曼很愛喝啤酒,而且喜歡開玩笑。他也認為自己的幽默感是讓他保持理智的妙方。他和鄰居 A.E. Hotchner 合開了一家公司叫做 Newman's Own,專賣紐曼自行調製的油醋沙拉醬,但無心插柳柳成蔭,本來只是一個兩人開玩笑成立的公司,竟成了獲利百萬美元食品專業公司。就連紐曼自己在網站上也說這家公司是:joke that out of control,他也很驚訝這家公司會如此的成功。不過,紐曼並未中飽私囊,公司的獲益多數捐給了慈善團體拿來作善事,顯示出他對社會的極大關懷。

一位我不熟悉的人物,但值得我向你致敬。

9/14/2008

Ichi the Killer 殺手阿一

在颱風天看了這部買自 Amazon 的 DVD:Ichi the Killer,看完之後腦中一片混亂,而且胃裡有一種想吐的感覺。看完《索多瑪的 120 天》反而沒有這種感覺。片中連續不斷的血腥鏡頭雖然頗具戲劇效果,但某些情境實在會讓我信以為真,例如:拿大鋼針刺進一個人的腦袋,慢慢的折磨人致死、把滾燙的熱油澆在人的全身上;電影終歸是電影,但我相信現實中真有個人會這樣做的喔。這種感覺是讓我感到噁心的主因吧。
電影中所要探討的復仇主題合理化了觀眾所看見的各種誇張的人體死法:像水龍頭般大量地噴血死亡、分屍、虐待、凌遲、截肢,以及大屠殺的場面。這些場面隱喻了阿一心中所擁有的極大仇恨,但漸漸會發現這一切都只是因為阿一受到了催眠控制。所以所謂復仇這種東西,真的是一種會蒙蔽人看清真理的極端情緒。
另一個主角 Khakihara 則是一切虐待的來源,他不但有一個切開臉頰以便咬住敵人拳頭的嘴巴,還隨時帶著鋼針準備虐待對手。除了是個虐待狂之外,他也是個自虐狂,他切下自己一半舌頭向黑幫老大請罪的方式,著實讓我噁心。但片中的他卻並不在乎,反而割完之後若無其事的繼續追查老大的下落,這是要表現日本人敬業的精神嗎?他的原則是,當你傷害別人的時候,不要想到那個人的痛苦,而要以造成他的痛苦為樂。真正體現這個原則的除了 Kkhakihara 之外,還有一對雙胞胎的冷血作法。他們拿夾子夾住女人的乳頭,並用力拉扯,而在乳頭因拉扯而延長的時候,以利刃快速的畫過切斷乳頭!我對片中的情景不知道該說什麼,但 Khakihara 還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他拿起一堆腸子)人不過就是用這些管子組合起來的呦。這句話雖然殘忍,但想一想,倒也滿正確的呀!
不過呢,儘管再血腥還是可以看出導演以一種非常諷刺以及幽默的手法來拍攝這部電影。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暴力美學」片。但跟《萬惡城市》(The Sin City)、《追殺比爾》(Kill Bill) 等片比起來,這部電影比較貼近我們的生活,而且以更誇張的手法來呈現現實的醜陋面。看完這部電影,似乎接受到的訊息是:必須有勇氣站出來面對一切罪惡,不然最後犧牲的不僅是被害人,更有可能進一步傷害到無辜的自己。另外,象神海岸的伍老師有寫到「義體化」這種主題,或許也稍微解釋了這部片不是只有血腥,其實還有滿多可以探討的題材。寫到此,還是感覺想吐呢,讓我去看個海賊王調適一下吧!XD...

ICHI THE KILLER trailer

9/13/2008

《第四次冰河期》(四度目の氷河期)- 萩原浩


「從出生那一刻就沒有父母的感覺,你知道嗎?」書的一開頭寫著這句話,花了幾分鐘思考著這句話與書名之間的關聯,也嘗試去想想那會是什麼感覺?出生之後就沒有父母,我想那是種覺得老天開了自己一個大玩笑的感覺,就像父母生氣時說:「你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的那種鬱卒心情。但最強烈的還是那孤單的感覺,一種活在世上跟任何人都沒有關係的奇妙情緒。書中的阿涉則將這種感覺形容成像是身體內有了黑洞,吸引了一切的不幸與傷害,而他在 18 歲之前的一切都是為了要填補起這個黑洞。


這本成長小說的人物不多,男主角阿涉是個生下來就註定特殊的人物,擁有深刻的五官以及雄壯的體格。媽媽是個瘦弱的高知識分子,為了扶養阿涉努力的工作著。紗知是個與眾不同的 tomboy、阿虎是拜把的朋友、阿黑是跛了腳的小狗、木島則是鼓勵阿涉在田徑場上好好表現的老師。這幾個重要人物所交織起來的網絡,就是少年阿涉的小世界,當然還要再加上一個他自以為是自己父親的克羅馬農人。


阿涉從小就是學校的問題人物,而單親家庭的環境更讓他成為同學口中的「沒爹的孩子」。這種安排似乎會是成長小說中喜愛的元素,讓一個不被社會、同儕認同與接納的孩子,有著那麼一點令人感傷又心生憐憫的條件,但又給予他一種與生俱來的特質而得以有信心、勇氣繼續掙扎著成長。阿涉的特質就是他長的像外國人。立體的五官輪廓再加上高大壯碩的體格,讓他在同年紀的小孩中成為異類。但在媽媽的的開導之下,他反而很自豪自己如此的特殊,享受著自己快速的跑步速度所帶來的榮耀。隨著年齡增長,生活圈慢慢的擴張,阿涉發覺他的特殊性其實不值得大驚小怪,因為這個世界上似乎有著比他還奇特的人。他再也無法保持體能上的絕對優勢,他漸漸發覺自己不過是這地球上的一個普通人罷了。而到新西伯利亞尋父的旅行,在書本最終的時刻粉碎了他十七年來尊崇冰人為偶像的神聖地位。阿涉失去了過去所苦心追尋的一切,卻獲得一位陪伴他一生的伴侶。在雪地裡背起紗知,阿涉獲得了溫暖,而且「由衷地相信,如果這世界上真的只剩下了我們倆,我也會跟紗知一起重新開創一段嶄新的歷史」。阿涉的心靈長大了,堅強的足以面對未來的所有未知挑戰,即使冰河期真的再度降臨,他也有保護著親愛的人一起活下去的信心。


讀完這本小說,瀏覽完阿涉的一生,隨著他追尋他所渴望的親情以及突如其來的愛情,發覺自己(或許每個人)不也是這樣走過來的嗎?青春期的羞澀以及困擾早已離我遠去,但我一邊讀著,一邊就會想起當我是阿涉的年紀時,我也會做出像阿涉那樣的反應吧。萩原浩是位文字細膩、掌握情感恰到好處的作者,書中的文字很輕易地就獲得了身為讀者的我的認同,因為每一個情節都讓我聯想起自身的經驗。《第四次冰河期》要述說的是一個溫暖、有關勇氣的尋找自我的故事,透過他細膩感性卻又不時充滿喜感的文字運用,重現了每個人曾經經歷或正在經歷的苦澀青春期矛盾。每個人都曾經有自己的「第四次冰河期」,最重要的是你發現自我、瞭解自己了嗎?


引用網址:
http://cgi.blog.roodo.com/trackback/6917991

有關作者的其他作品:
文字感性的萩原浩在 2006 年的另一部作品《明日的記憶》已經拍成電影上映了,非常的催淚,光看預告片,淚水就已經在我的眼框裡打轉了。


9/05/2008

《Q&A》維卡斯.史瓦盧普

剛看到這本書的封面,讓我以為又是一本以中東地區人物為主題的小說,拿起來看看作者的介紹,作者維卡斯‧史瓦盧普 (Vikas Swarup) 出生於印度,是位外交官。我很喜歡近代印度小說家的作品,內容都牽涉了很深的人性探討以及文學性,所以不加思索就買了這本書。

回家之後,並沒有馬上就開始看,而是過了一個禮拜之後才帶著在通勤的時間看。一開始讀起書中的內容,就發現這真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帶著那麼一點魔幻的意味,卻又瞭解到書中的事件其實是很真實,很可能發生的。書中的主角叫做羅摩穆罕默德湯 瑪士,他參加了一個益智問答節目,而且連續答對十二道題目,贏得十億盧比。這位十八歲的餐廳服務生,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呢?而故事內容就是在講他的人生遭 遇,每一道題目就代表了他人生中的一段歷程,而每一段歷程都是如此的刻骨銘心。重要的是,這麼多苦難都發生在他身旁的人,而他是唯一「好運」的人。

這十一個故事其實環環相扣,但發生時間並未按照時間順序敘述,更增添了讀書的樂趣。比較讓我印象深刻的他在火車上遭到搶劫的遭遇,以及他當泰姬瑪哈陵導遊的經驗。講到印度的火車,在我看完《大吉嶺有限公司後, 讓我覺得火車就像是印度的縮影,所有不可思議的事都會在火車上發生。書中的主角就遇到這種荒謬的事,晚上熟睡中竟然遇上了搶匪,而更不可能的是,他還槍殺 了搶匪,因此成為逃犯!這真不像是現實中會發生的事,但我覺得這並非不可思議,而是很可能發生的事情。而在泰姬瑪哈陵當導遊更是牽涉了一連串的好運。

這 也就是作者想要強調的:「好運運發自內心」,不論一個人再如此的不幸、悲慘,一定要懷抱著慈悲的心。畢竟,比你遭遇還慘的人比比皆是,但只要擁有善意的 心,在壞的情況下,妳也會找到一個光明的路,一個生命的出口。維卡斯用十一個荒謬但真實的故事來闡述人生的真正意義,我想這種寫法是印度作者特有的風格, 證明人生是一團屎,但是只要你懂得謙卑、慈悲以及適時的勇敢,你可以他媽的活的很好,獲得好命運的垂憐並有善終。

附帶一提的是,這部小說已經改編成電影囉,根據 IMDB 的資料,今年年底會上演,但從 Youtube 上發現似乎已經參加了 Toronto Film Festival。改編後的電影名字是:Slumdog Millionaire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由轟動一時的電影《猜火車》、《海灘》的導演 Danny Boyle 執導。但老實說,看了電影片段還有一些討論之後,總覺得跟這本書的內容差很多耶。只好等到明年又如果台灣會上演的話,再去看看囉。



Slumdog Millionaire Movie Clip


The Official Trailer for The Darjeeling Limited
《大吉嶺有限公司》

9/04/2008

一首最感動的歌 - Girls and Boys by Ingrid Michaelson


小牛在某天晚上傳給我一個 Youtube 的連結,按了下去,網頁裝載之後我聽見深具民族風的旋律,吸引著我繼續聽下去,接著一個略微沙啞,卻又咬字清晰的女聲,婉轉的唱出她對情人的愛戀與付出。歌詞愈聽愈有趣,而 MV 也拍的很特殊,讓我聽完又聽了兩三遍。

這首歌的大意大概就是,儘管我如此的與眾不同,我願意為你付出我的一切,因為你完全的接受這樣的我。不論是好是壞,你也同等的付出並給予我愛的關懷。MV 裡面則是用一個小丑的世界來比喻我們這個世界。當大家都化成小丑時,荒謬的小丑反而成了一種美麗的裝扮,不化妝成小丑反而是個異類。而情人眼裡出西施,儘管妳不同,我眼中的妳卻是最美的。這首歌是 Ingrid Michaelson 專輯 Boys and Girls 裡的 The Way I Am。雖然只有短短的 2 12 秒,卻道盡情人們想為對方付出一切的心意。歌詞中有一句:I'll buy you Rogain when you start losing all your hair.(您開始要掉光頭髮的時候,我會幫你買落健),這句話看了令人發笑,但卻令我倍感窩心。或許小牛還沒幫我買落健,但我知道她是很關心我的,關心我的健康,也關心我的一切。這首歌是愈聽愈有趣,每次聽也都不厭煩,聽完以後有一段時間幾乎會不斷地默默哼著旋律,同時也想著小牛這個人,還有她的好。

喜歡音樂的我,聽完這首歌自然想去買這張專輯,因此馬上去網路查查看有沒有賣。結果大失所望,台灣沒有進口這張專輯。不過,我在 Amazon.com 上找到了,專輯 Boys and Girls 封面上的陶瓷小娃充滿稚氣,乾淨俐落,封面的設計很棒。所以就連同其他一些書籍和 DVD 一起訂購,跨海運到我家囉。雖然 Amazon.com 說要九月中才會到,八月底的某一個晚上卻已經送到了。拆開一角已經壓變形的外盒,看到這張專輯,馬上又想起她那婉轉的聲音。一邊聽著她的專輯,卻猛然想起我似乎還不了解這個人耶!上網查一下她的背景資料,現年二十九歲的她是位住在紐約的獨立歌手兼作曲者。由於父親是作曲家,母親是雕塑家,Michaelson 自然而然地也擁有藝術天份。她有些歌是出現在 Grey's Anatomy(實習醫生)節目(台灣好像有播),可以仔細聽一下她那獨特的聲音。查了一下,有關她的的資料大部分都是英文,聽了這首歌想再了解她的人可以到她的網站去看看。最近又出了一首節奏輕快的單曲 Be OK,可以在網站上試聽。希望她可以趕快再出專輯,但我還是希望到時她已經夠火,會有唱片公司要進她的專輯囉。

這是我喜歡的其中一首歌,也算是專輯的主打歌曲吧。

The Way I Am
If you were falling, then I would catch you.
You need a light, I'd find a match.

Cuz I love the way you say good morning.
And you take me the way I am.

If you are chilly, here take my sweater.
Your head is aching, I'll make it better.

Cuz I love the way you call me baby.
And you take me the way I am.

I'd buy you Rogaine when you start losing all your hair.
Sew on patches to all you tear.

Cuz I love you more than I could ever promise.
And you take me the way I am.
You take me the way I am.
You take me the way I am.


INGRID MICHAELSON - "The Way I Am" - (official music video)

iKala.TV愛卡拉|誰是 愛卡拉星光大道 最終冠軍 你和我一起來決定!

愛卡拉(www.iKala.TV )星光大道最終冠軍:黃國倫和你一起決定!
你支持誰,將決定能否獲得30,000元獎金。
票選網址
http://www.iKala.TV/active/ikalastar/index.jsp?istar=17